河東里顯濟宮
河東里的信仰中心顯濟宮位在本里糞箕湖八十號,創建年代約在清乾隆中葉,主祀神明為保生大帝(俗稱大道公),同祀神明有:觀音菩薩、玄天上帝、保生二大帝、保生三大帝,關聖帝君、關平太子、周倉將軍、廣澤尊王、池府千歲、李府千歲、吳府千歲、中壇元帥、福德正神等,諸神顯赫。而祀典日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。
本顯濟宮建廟沿革:清康熙年間,先民自福建漳州渡海來台,後稟請官府給與墾區,遂得以在此招佃闢地,至清乾隆中葉,本庄最先入墾之吳姓祖先吳叔良 ,為藉神庥,獨資草創簡廟,奉祀吳姓先賢保生大帝,並提供善信朝夕參拜,自此禳災保境,香火鼎盛,而吳姓子孫更在這裡世代綿延,今已繁衍成糞箕湖之最大宗族。是時,庄民組織有大帝爺會,例年祭祀皆以會員為主體協同慶典,於是大帝爺會會員與日漸增,會產積聚,清光緒七年(西元一八八一年),眾會員有鑒於瓦厝簡廟,年久失修,漸呈頹圯,乃撥出會產二百四十圓,重新修繕。
民國以來,廟宇又屢經整修,計有:民國十九年十一月三日,強烈地震摧擊嘉南地區,棟宇傾倒,庄民倡議鳩資重建,乃於民國廿一年歲次壬申十一月十六日,以土磚構建廟堂,時主事者為余水木先生。日據時期,日軍頒法拑制信仰,本宮被迫改為講習所,信民遂將神尊暗藏於民家,倖免於火化之災,至臺灣光復 ,始得歸奉。民國三十五年,當時里長余慶瑞發動庄民捐輸獻金,修新廟宇,並雕塑保生大帝及中壇元帥金身,安座奉祀,以佑境民。只是歲月悠忽,新廟堂在經歷一、二十載星霜後,又見丹青剝落,屋頹瓦敗之象了,倡言新建廟宇之聲此起彼落,到了民國五十三年的白河大地震便把廟堂震得幾乎全毀,信民遂推派余慶瑞為重建主任委員,吳登科及林歐文為副主任委員,負責籌資新建事宜,爰於民國五十七年歲次戌申,破土興建宏偉宮構,爾後,又於民國七十二年歲次丁已,搭建戲台一座﹔民國七十六年歲次壬戌修築兩側鐘鼓樓及大型石獅一對,益添廟貌之巍峨堂皇。(本段資料引用余木源先生提供之歷史資料)。
▲顯濟宮
顯濟宮擁有約一千七百餘坪的寬闊土地,廟堂建物佔一百二十坪左右,屬華南硬山式宮構,剪粘繁麗、生動,燕尾式曲脊,高聳奔翹,正脊飾以雙龍朝擁福祿壽三星,神態殊異,栩栩如生﹔垂脊剪粘歷史人物及花草鳥獸,細巧宜人,祥瑞洋溢。廟前兩對石獅左右護鎮,影琢精美,神情威猛,雙龍為耳之青銅天公爐,則穩置其間。拾階而上,則見泥塑之龍陛,雙目炯炯有神,顯化出本宮香火旺盛。三川門天翻覆地之龍柱擎立,龍頭上昂,氣勢威武,牆堵及門壁上均鐫刻龍鳳麒麟及人物花鳥圖飾,古樸逼真,生動傳神,跨過門檻,進入殿堂,即見正中天窗及兩側迴廊,皆是傳統廟構建築,古風躍然於上,沿壁陶塑歷史人物之交趾燒,寓義深遠。精雕細琢,繁複璀燦之神龕中,主祀有保生大帝,並同祀保生二大帝、三大帝、觀音菩薩、玄天上帝、廣澤尊王及中壇元帥﹔左龕則供奉關聖帝君、關平太子、周倉將軍,右龕崇祀池府、李府及吳府千歲,神輝互映,瑞氣凌雲。兩側遍懸「顯威普濟」等諸榮匾,黑底金字,再再刻畫出大帝庇佑鄉梓,造福百姓之功。
本宮殿旁之左右廂房各闢為辦公室及會客室,其乃接待訪客及籌理廟務之所在。另左廂房附設有社區圖書館,是為莘莘學子吸取新知、蒐集資料之寶庫。重簷攢尖式之巍峨鐘鼓樓分立兩旁,晨鐘暮鼓,遠近咸聞。水泥砌地之廣闊廟埕,但見古樸雅緻之金亭,置於其右,專供善信捐誠納輸﹔廟殿前方並搭建戲台及八角亭,係慶典搬演吉戲及民眾休憩、聊天之所。
本宮難得的是依傳統組織了宋江陣,分為成人參與的振興社宋江陣和孩童參與的小神龍宋江陣二隊。至於演練宋江陣的意義為何?據本地耆老表示:明鄭時代,宋江陣是一種軍事訓練,清代的宋江陣,純粹是一種武術訓練,日據時代的宋江陣,是為了娛神,光復之後的宋江陣是娛神娛人的民俗活動,今日的宋江陣則具有「結社」的重要意義,宋江陣有驅邪保安、團結鄉民、健康身心、文化傳承的功能。本宮之宋江陣,在眾堂軍、教練等精心調教後,各個訓練有素,團隊默契十足,故每逢慶典佳節,均能表演助興,尤其恭迎聖駕遊境巡狩,所經之處無不引注人側目。小神龍宋江陣的訓練多以河東國小學生為主,文化傳承的意義尤其明顯。
本宮神蹟顯赫,庇佑地方,無遠弗屆,是以香火遠播,遍及全省各地達三百餘處。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聖誕日,各地香客紛沓前來,禮備佳餚供品,口禱祝語,共祈五穀豐登,國泰民安,廟前舞獅獻瑞,演戲娛神,熱鬧景象,頗為壯觀。本宮一向以弘揚聖道為任,所以協助社區成立長壽俱樂部、長青學苑及媽媽教室成績斐然,平日亦扶弱救貧,早年右廟房還設置有中藥藥舖,以服務善信,嘉惠境緣,後來因故撤掉,惹得受惠居民常嘆可惜。總之,糞箕湖人都說有顯濟宮真好。
(資料來自白河古早店仔口二十四里踏查錄,邱瑞寅,台語文學讀書會)
(資料來自白河古早店仔口二十四里踏查錄,邱瑞寅,台語文學讀書會)
資料有誤,70年左右鐘鼓樓大石獅已建好,戲台67年就有了
回覆刪除